今年开春后,国内生产高能电子加速器的龙头厂家——山东蓝孚高能物理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孚高能)的装备制造与核技术应用两大业务板块,便一直处于忙碌的状态。
“今年辐射加工行业明显进入了更快的发展时期,主要是国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从对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相关行业监管的强化到市场融合发展的内在需求,都十分有利于辐照技术更大规模的应用。”蓝孚高能总经理彭伟采访中说。
很多普通消费者对辐照技术可能感到陌生,但对于一些主动上门寻求辐照技术“赋能”的生产企业来说,如今该技术可谓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甚至“唯一”的手段。
辐照技术贴近百姓生活
辐射加工行业是民用核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今辐照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生物、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资源勘探和公众安全等各个领域,与国民经济制造业中近三分之一的细分行业有关。
从我们在超市经常会看到的锅巴、泡椒风爪,到车辆上一些经过改性后的高新材料,再到景区里木塑结合的栏杆、步道、户外桌椅,以及火车站等公共建筑采用的具有阻燃、低烟、无毒特性的辐照交联电线电缆,这些产品经过辐照技术神奇的“魔法”后,便让人们享受到了高新技术带来的便利。
辐照技术有时显得“很接地气”,经过辐照后的大蒜、土豆,可以在居民家里存放较长时间而不发芽;有时显得“高大上”,经过辐照的原本难以处理的印染废水,可以得到资源再利用,经过辐照诱导变异而培育出的经济作物,几十年来在国人由“吃得饱”到“吃的好”的过程中,可谓是“贡献良多”;辐照技术有时又显得挺“跨界”,塑料与普通的杨木经辐射加工,“木塑结合”的新材料同时具有塑料和木头的优点,“耐磨不吸水,美观还阻燃”,可以代替昂贵的优质木材来使用;而有时,辐照技术还可以成为“通关密码”,2015年我国宠物食品销售额达120亿元,经辐照灭菌后的宠物食品尽管一路漂洋过海出口国外,但品质依然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
辐照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
辐照技术“绿色加工”的属性,使其不仅可以加快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还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个辐照中心一台电子加速器可以带动50亿元规模的产业发展,因此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程中,辐照技术强大的“赋能”作用可见一斑,其发展和应用自然受到了从政府到社会更多的关注。
例如在很多地方,因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关停了大量的燃煤锅炉,而饲料领域目前普遍采用锅炉高温方法对饲料进行防霉灭菌处理,停用锅炉后,饲料厂家改用“辐照法”处理饲料,一方面防霉灭菌的成本没有增加多少,另一方面还符合了国家的产业政策,保证了行业的永续健康发展。
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我国禁止使用硫磺熏蒸中药材及干菜、干果,特别是2022年4月以后,作为广谱熏蒸杀虫剂的磷化铝也将禁止生产,在我国曾长期出现的“磷化铝熏蒸”现象将得到有效消除,而随之“辐照法”会有望成为粮食、中药材、干果等商品杀虫灭菌的一种主要方法。
据了解,农药残留超标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瓶颈,而辐照技术在农药降解方面效果十分显著,目前已可以对多种农副产品中10余种农药残留实现降解,并且不改变农产品的任何形态。此外,目前在我国供出口的儿童玩具、儿童用品、医疗器械、妇幼用品原料及成品中,已普遍采用“辐照法”灭菌除螨,而这些产品在面对国内市场时,很多都还在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或其他落后的灭菌方式。由于环氧乙烷破坏大气层及灭菌后残留毒性对人的身体有致癌性,发达国家将“辐照法”作为优先采用的灭菌方式,采用“辐照法”灭菌的医疗器械市场占有率已达60%以上,这样既减少了对大气层的破坏,保护了灭菌工作人员的健康,又保证了患者的就医安全。
按照“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并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发展战略,通过“辐照法”可以更高效、更安全地降解“农残”、消毒灭菌,可以提供给国人更加安全、品质更好的产品,由此还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并进一步减少磷化铝、环氧乙烷及其相关化学品的使用量,这在当前各地“化工厂安全事故”已成为牵动百姓和政府“神经”,用“物理法”代替“化学法”日渐成为国际行业发展趋势的背景下,通过“辐照灭菌”代替落后的传统灭菌方式,也许更能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对于辐射加工技术良好的发展前景,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仅在最近一个时期,从中央到地方省市,便相继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然而对于一个辐照中心动辄三、四千万元的投资额,确实存在着较高的“门槛”。对此,身兼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核学会副理事长的彭伟认为,政府及社会可以采取成立“产业基金”的方式,在一个区域搭建起一个辐照装置共建、共享的平台,既避免无序竞争,又带动了落后地区的产业发展。
龙头企业推动行业进步
2016年我国辐射加工行业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尽快发展成绩斐然,但参照美国辐射加工行业占GDP比重为4%至5%,日本和欧洲约为2%至3%,而我国目前仅为0.4%测算,市场发展空间仍十分巨大,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认为,未来“年产值将超过一万亿元”。
在我国辐照产业前些年的发展中,囿于在辐照装备制造领域,一方面钴源辐照装置受制于安全、环保等政策环境因素的限制,另一方面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在国产设备成熟之前,国外进口设备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在售后维修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多落后于国内客户要求的弊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情况一度抑制了中国辐照装置产业化应用的更快、更好发展。
在对行业发展前景及产业现状有了深邃的洞悉后,近十多年来,一些中国企业在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制造与应用领域开始发力,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以蓝孚高能为例,其产品率先在国内外采用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底层技术和模块化设计的规模生产方式,研制的高能电子加速器在2013年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的鉴定,关键技术和整机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蓝孚高能现在已成为行业中唯一具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唯一同时参加三个加速器领域国家级标准编制、第一个新三板上市的中国电子加速器制造与应用的龙头企业,其高能电子加速器国内市场份额遥遥领先行业其他企业。
采访中,据蓝孚高能市场部总经理韩雷介绍,“聚四氟乙烯”这种材料在产量大省的山东每吨售价不过三、五万元,但运到南方经过辐射加工后,价格便上涨到三倍以上;从贝壳里提炼的“壳聚糖”在山东是初级产品,在沿海发达地区经辐照技术的“点石成金”后,价格也是扶摇直上;经辐射加工后的电线电缆使用寿命大幅延长,甚至可以达到和建筑物70年的同等寿命,而且降耗、环保……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